?
2022-10-19
1.安防行業發展歷程
我國安防行業起始于上世紀80年代末期,發展至今,大致經歷了五個發展階段,分別是:模擬監控階段、數字監控階段、高清化/網絡化監控階段、智能化監控階段以及智慧化監控階段。
(1)模擬監控階段(1979-1983)
系統由前端的模擬攝像機、后端的矩陣磁帶錄像機和CRT電視墻構成,市場主要由日企壟斷,使用領域僅限于重要且特殊的單位和部門。
(2)數字監控階段(1984-1996)
采用數字化技術,在圖像處理、圖像存儲、檢索、備份、以及網絡傳輸、遠程控制等方面優于模擬監控設備。此階段,市場競爭由單一代理權競爭過渡到品牌產品與組裝式產品的競爭,系統集成產業初現端倪。使用領域:金融系統、文物系統、軍工、郵政等重要單位。
(3)高清化/網絡化監控階段(1997-2008)
系統結構更加復雜,能夠滿足車牌識別、人臉識別、事故分析、過程監控、以及智能化監控等需求。該階段由單一視頻監控開始過渡到視頻監控與客戶應用系統的融合。使用領域再次拓寬,金融、公安、能源、交通、教育、電信、機場、海關等皆有應用。
(4)智能化監控階段(2009-2012)
安防應用由事后的、調查取證向事前的分析、總結、預警、演練,事中的跟蹤、指揮、調度、協調、配合、溝通等方面擴展。此階段,安防監控行業由信息獲取階段進入信息使用階段。使用領域:從安保、交通、能源、環境、政府應急到商業信息顯示,廣播電視等。
(5)智慧化監控階段(2012-至今)
此階段的趨勢是,將現有視頻監控網升級到智能化程度更高的智慧化視頻監控系統。使用領域:智慧城市。
2.安防行業產業鏈
安防產業鏈上游為關鍵零部件、芯片和算法,主要包括圖像傳感器廠商、光學鏡頭廠商、芯片廠商、算法公司等,其中芯片為主要行業壁壘,多為國外廠商所壟斷。
中游主要為安防設備廠商,負責匹配上游組件和下游需求,提供整體的產品和方案。隨著產業規模的發展,中游部分大規模廠商也逐漸涉及下游集成、銷售、工程和運營業務,形成具有全產業鏈優勢或尾部產業鏈優勢的龍頭廠商。
下游主要為具有項目資源且技術壁壘較低的銷售渠道商、項目集成商、工程建設服務商、和運營服務商,負責安防產品的銷售和整體項目集成與運營;終端應用領域落地到政府、具體行業和居民家庭,踏入全民安防的時代。
3.安防行業市場規模及預測
隨著應用領域不斷拓寬,國內安防行業市場規模不斷擴大,且勢頭良好,A&S數據顯示,2019年,國內安防行業市場規模達7562億元,同比增長9.6%。據中國安防協會發布的《中國安防行業“十三五”(2016-2020年)發展規劃,十三五期間,安防行業將向規模化、自動化、智能化轉型升級,落實“中國制造 2025”,預計到2022年,中國安防行業市場收入達到萬億元以上。
4.安防行業競爭格局
安防行業競爭格局呈現兩超多強局面:在安防行業中,無論是從收入、凈利潤、還是研發費用等主要指標看,海康威視和大華股份呈現遙遙領先的局面,處于第一梯隊;宇視科技、商湯、曠視科技等處于第二梯隊;第三梯隊主要是一些中小企業,主要承接大型城市項目,能力相對較弱。
友聯哨兵無線高清國網電力雙4G智能AI布控球
友聯哨兵無線高清國網電力雙4G智能AI布控球 黑光原彩 | 紅外夜視 友聯哨兵移動監控布控球,主要用于視頻監控、取證,采用蓄電池為主供電的模式,無線網絡傳輸,啟用流程簡單,擺脫繁瑣的選址操作 ;用戶提供高清、流暢、穩定的視頻效果,可實現存儲、傳輸、定位、對講等功能,并支持人臉車牌識別、安全生產行為分析、目標檢測AI智能視頻算法,實現多智能化管控。整機投入使用,無需拆裝,縮短工期;一次性費用投入,多場景反復使用,獲得更大投入產出比;根據項目進度更改部署位置,使用更靈活;易于擴展新功能,兼容性更強。友聯哨兵5G智能AI無線高清電網電力布控球
友聯哨兵5G智能AI無線高清電網電力布控球 友聯哨兵5G智能AI無線高清電網電力布控球,主要用于視頻監控、取證,采用蓄電池為主供電的模式,無線網絡傳輸,啟用流程簡單,擺脫繁瑣的選址操作 ;用戶提供高清、流暢、穩定的視頻效果,可實現存儲、傳輸、定位、對講等功能,并支持人臉車牌識別、安全生產行為分析、目標檢測AI智能視頻算法,實現多智能化管控。整機投入使用,無需拆裝,縮短工期;一次性費用投入,多場景反復使用,獲得更大投入產出比;根據項目進度更改部署位置,使用更靈活;易于擴展新功能,兼容性更強。全地形智能移動巡檢機器人UL-RobotN14
全地形智能移動巡檢機器人UL-RobotN14 UL-RobotN14全地形智能移動巡檢機器人是一款新一代野外作業機器人,無需人員值守。憑借四輪獨立伺服驅動系統與ARM控制架構,四個輪子均可以獨立控制速度。支持巡航點設置和繪制功能、軌道點設置功能和軌跡錄制功能、激光末端定位功能、激光自動回充功能以及高精度2d地 圖建立(包含增量地圖功能)等。重新定義了復雜環境下的自主監控標準,其突破性的運動控制系統,配合激光SLAM建圖與增量50萬平方米以上的地圖技術,使設備在油田、農場、工業園區等場景中展現出卓越的適應性。